7月20日,由中國租賃聯盟、天津濱海融資租賃研究院組織編寫的中國租賃藍皮書—《2017上半年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在津發布。報告顯示: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不含單一項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購海外的公司)總數約為8,218家,較上年底的7,136家,定比增長15.2%;較上年同期的5,708家,同比增長44%。
注冊資金統一以1:6.9的平均匯率折合成人民幣計算,約合29,341億元,較上年底的25,569億元,定比增長14.8%;較上年同期的19,721億元,同比增長48.8%。
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為56,000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底的53,300億元,定比增長5.1%;較上年同期的46,800億元,同比增長19.7%。
中國租賃聯盟召集人、藍皮書主編、經濟學家楊海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2017年,是中國融資租賃業再度復興后很少見的一個好年頭。這一年,受政策變化和外部事件的干擾較少,開局不錯,
全行業一開始即呈現出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企業數量和注冊資金,特別是業務總量都在穩步增長。雖然,企業融資成本在增大,合同違約案件在增多,企業空置率仍在繼續上升,但總體運行平穩,
沒有發生行業性、區域性風險的跡象。楊海田說,行業要特別珍惜這樣一個難得的局面,抓機遇,補短板,借鑒已有經驗,爭取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今后發展打好基礎。
一、根據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和行業的實際需要,倡導實行行業統一監管,從國家層面消除行業政策風險;
二、企業和地方要自覺將自身發納入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之中,充分利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機遇和PPP、ABS等相關政策,拓展行業資金來源和發展空間。
三、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租賃大國已是時間問題。有條件的大中企業,要研究借鑒渤海租賃、工銀租賃、遠東租賃等開展跨境租賃的經驗,尋找進入國際租賃市場的路徑;
四、行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要借鑒天津東疆、廣州南沙、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經驗,采取有效舉措,致力于高密度融資租賃聚集區的建設;
五、我國自貿區1+3+7的格局已經形成,新組建的自貿區要研究復制好1+3已有的租賃政策,當下,要充分利用內資企業融資租賃試點審批下放的政策,借鑒天津市商務委和國稅局的經驗,抓緊發展一批規模適中的內資租賃企業;
六、外資租賃企業的設立取消備案制,恢復審批制;企業注冊資金取消認繳制,恢復實繳制,將過高的企業空置率降下來,減少行業風險,維護行業形象;
七、有條件的高校要借鑒南開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北京外經貿大學、福建江夏學院、西安財經學院等高校經驗,發展行業教育,拓展就業渠道;
八、研究推動在軍事裝備、消防設備、環保設施的政府采購中,引進融資租賃機制;
九、行業研究機構聯合起來,就組建中國租賃資產交易市場、組建同業拆借市場、組建亞洲基礎設施租賃基金等重大課題進行聯合研發,共同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