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融資租賃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資產規模快速增長,也涌現出一批具有特色化、專業化的融資(金融)租賃公司。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租賃業仍有較明顯的差距,存在融資租賃滲透率低、公司發展良莠不齊等客觀情況,未來我國融資租賃業該往何處走,如何邁好穩健前進的步伐,成為行業內普遍關心的話題。
聚焦資產 融入實體經濟
租賃業務集融資融物于一體,是推進產融結合的有效工具。以靈活的交易結構、相對較低的綜合成本和較長的期限優勢,直接服務于實體經濟,受到長期借款人的青睞。
中國租賃聯盟、天津濱海融資租賃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總數約為7626家,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554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底增長3.9%。
可以看到,租賃行業規模仍在持續增長,包括政府、企業在內的各主體,對融資租賃業務的認識逐漸深入,大量大型國企、民企、上市公司開始成為租賃公司的承租人。因而,租賃和產業的聯系更為緊密。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委員會會長楊鋼在中國金融改革與融資租賃業發展論壇暨浙江大學融資租賃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表示,聚焦資產是租賃業融入實體經濟的鑰匙,資產管理和處置能力決定了租賃公司的最終競爭力。
過去幾年,融資租賃充分發揮業務的靈活性,滿足了大量的融資需求,成為推進我國實體企業發展的有力抓手,也為投資人帶來了較高的回報率。而我國當前開展的租賃業務主要以售后回租為主,需要大量資金注入,因此,對重資金供應的需求壓力改變了租賃自身。近年來,租賃公司發行ABS資產證券化產品漸成潮流,發債融資愈發成為租賃公司拓寬融資的重要渠道。
租賃項目的租后管理對于租賃公司至關重要。在楊鋼看來,租賃公司需要動用自身資源,尋找合適的商業模式。“如果行業中都用同一種產品,肯定會遇到挑戰。”租賃資產是良好的資產,看得見,摸得著,在后續資金的匹配上,真正做租賃的人資產分散性很好,無論是證券化還是發債,資金端也有許多發展機會。因此,加強同業之間合作,有助于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
專業引領 創新打造業務模式
當前,融資(金融)租賃公司的業務發展已漸趨多樣化。既有飛機、船舶、工程機械等高值資產成為規模化的租賃大單,也有盤活存量的售后回租業務和地方政府融資等。近年來,汽車等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小單業務也漸成規模,成為融資租賃新的標的物。近幾年租賃公司的發展已經證明,要實現突圍發展,租賃公司需要有自己核心的業務模式。因而,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成為租賃行業的共識。
據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委員會調研結果顯示,當前90%現有融資租賃公司的領導層期待改進公司現有業務模式。楊鋼表示,研究、選定目標市場,了解目標市場需求、設計融資租賃產品、穩定業務渠道、便捷交付產品、創造融資租賃資產及管理租賃資產風險是融資租賃企業業務模式打造的核心。
探索租賃公司的專業化發展道路,有利于減少同質化競爭,專注細分市場的需求和發展。以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是最早做醫療設備租賃的公司之一。浙江大學融資租賃研究中心理事長程東躍表示,為了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浙江金租在醫療、教育、通訊、環保等業務方面專門設立專業顧問,來培養業務部門的市場開發能力,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此外,程東躍表示,培養公司的專業發展能力,除了需要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和有力的市場開發能力,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培養。楊鋼又表示,中國融資租賃企業業務模式創新空間巨大,吸引、培養和發展最合適的專業人才,打造以客戶為導向的融資租賃企業文化至關重要。
穩扎穩打 防范金融風險
在楊鋼看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租賃業剛剛起步,還未達到完全成熟的市場。因此,具有金融屬性的租賃行業,風險防范始終與其相伴。
“從2015年到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一直提到防范金融風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在我國當前金融改革進程中,金融風險的核心問題是討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
而對于服務實體經濟的融資租賃業來說,連鎖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同樣需要重視。
以汽車金融和融資租賃的結合為例,當前汽車金融發展勢頭正盛,租賃公司、互聯網金融等各類公司也在汽車金融領域紛紛試水,但同時也帶來了金融風險。今年5月,商務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融資租賃風險排查工作的通知》,重點排查對融資租賃公司旗下從事互聯網金融、融資擔保、商業保理、典當等業務的關聯公司是否有違規融資行為。監管力度的加強,將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的形成,助推租賃業健康發展。
另外,就租賃資產風險來看,楊鋼表示,對于發達的租賃市場而言,承租人很關鍵。他們想到的不是金融物的資產風險,而是租賃物的資產風險。而在我國,出租人并未著重考慮資產風險問題,很多租賃項目、活動都是出租人一起開發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但實際上,承租人真正關注的是資產標的物的風險,這一點,發達市場的做法值得國內借鑒。